台灣南部有許多的糖廠,現今都轉型成為文創基地,有時帶團到糖廠或是經過鄉間田野也會見到甘蔗
談到甘蔗,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,答案往往是製糖,是的,我也是這樣認為
因此,在拿到行程前,若是有糖廠,都會努力的惡補台灣糖業發展史等等的,但是需用外文介紹
最近,因為武漢肺炎疫情,沒有團了,多了很多時間準備資料及閱讀先前買的書
新的發現,應該是我自己孤陋寡聞
原來,甘蔗還能提煉酒精耶,符合最近因應疫情所需,為此我還去搜尋是否還真的有此一說,的確,這是無庸置疑的
英籍作家歐文魯特先生在1921年4月來台,將所見所聞寫成「1921穿越福爾摩沙」
4月3日,這一天他搭船從香港抵達台灣,再轉乘火車到阿緱(今屏東),參觀製糖廠後再到高雄、台南
書中提到,
甘蔗種植是東方最古老的農業型態之一
甘蔗發源於南亞的孟買到阿薩姆的海岸地區
第一次進入中國是在3世紀時,由孟加拉人向中國進貢甘蔗,自此之後,甘蔗就引進到中國了
接著,由移民帶到福爾摩沙(今台灣)
17世紀初,荷蘭人來了,在荷治時期,當時蔗糖是重要的出口農產品,主要栽種於南部、輸出到日本
台灣得天獨厚的緯度及濕度最適合甘蔗了,且降雨也多集中在夏天
荷蘭後,國姓爺鄭成功來了,糖業的地位更重要,從中國引進新鮮的植株,並用新的方法種植及製糖,蔗糖產量在50年內成長2倍
不過,就在清朝,有利可圖的甘蔗在中國官員眼中更是獲利的對象,因此加重徵稅,導致收成被棄置,糖業隨之衰弱,
另一原因為甘蔗的種植很耗地力,又無法得到補救,導致土地貧瘠,使蔗糖品質下降
雖是如此,為何糖業還不會完全走向衰亡呢?因為土地土壤仍相當肥沃及合適的氣候
一切,在日治時期又復興了,日本為何要振興福爾摩沙的糖業?
其實,日本很早就認知糖業的重要性及發展潛力,於是找來專用,以科學方法從各種角度探討糖業的地位,此外,總督府也頒布法令,予以獎勵和保護甘蔗產業
方法包括,免費出借官有地予農民,若順利收成則可獲得土地所有權,此外還可申請撥款協助開闢和耕耘土地,也能獲得補助採購幼苗和肥料,灌溉與排水也有補助,製糖及精煉的機器也能獲得補助。
政府也提供低利率貸款,更從夏威夷、爪哇和澳洲取得插枝,設立苗圃,對不同蔗種進行試驗,而確定夏威夷的「拉海納」和「玫瑰竹」的品種最適合
除了製糖外,總督府也引進新式榨機,也派出專家前往爪哇、夏威夷兩大產糖區,學習及研究科學生產及如何提高產品質量,以及副產品的開發和運用,特別是提煉酒精。
(分格線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就是「提煉酒精」這四字引起我的興趣,推翻我以為只有「糖」的認知
知識,就是不斷透過閱讀累積
甘蔗酒精除了可以防疫用外,還能成為生質原料,為環境永續注入一股助力
留言列表